(一)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;(二)传统美术、书法、音乐、舞蹈、戏剧、曲艺和杂技;(三)传统技艺、医药和历法;(四)传统礼仪、节庆等民俗;(五)传统体育和游艺;(六)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以上分类皆可申报非遗,保护非(物质文化)遗(产)显然是一项民众义务,仔细研究,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正在其非物质性、无形性、精神性,依附于种种物质媒介为载体进行保护。
在青岛,有一位少年时拜苏白先生为师,从事篆刻艺术50余年的民间篆刻家,他篆刻的印章已超两万方,陆续汇总成多本《千方印集》,众人评价他的印章大气磅礴、粗犷豪放、古意盎然、新意迭出,他便是“成氏篆刻”传承人——成洪章。“成氏篆刻”被归位传统美术类别。
成氏篆刻非遗项目介绍
近年来,青岛市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挖掘并支持非遗项目,提振传承人扎根行业、传承技艺的信心,带动产业做大做强。跟着丁老师一起来看市南区非遗项目——“成氏篆刻”
成洪章,字奇松,1943年出生于山东黄县(今山东龙口市)。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,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研究员,一级美术师。
成洪章自幼酷爱书法篆刻,少年时拜苏白先生为师,上世纪七十年代起钻研篆刻,从汉印入手,学习秦汉玺印、瓦当、封泥、明清各流派及近现代齐白石、邓散木诸名家之艺术,广约博取,博采众长,经多年研习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成氏篆刻十六章法。
篆刻,“方寸之间,气象万千”。它兴起于先秦,盛于汉,衰于晋,复兴于明清,至今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,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。2017年,“成氏篆刻”项目入选市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成洪章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接触篆刻。自小打下的书法、绘画功底让他在篆刻上领悟极高,一发不可收拾。起立坐卧,但有空闲,成洪章不是在篆刻,就是在构思篆刻布局。这位常常刻到半夜忘记时间的人,在时间的刻度里留下了最深刻的足迹。被中央广播电台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,并为唐国强、杨宏基等名人治印。
申请非遗对传承人本身有什么价值:
一、政府存档备案对你的技艺的认可;
二、政府部门扶持且提供宣传活动场所;
三、非遗部门给以补助;
四、走进校园社区,让更多的人知道,为您收徒提供有利条件。
我们能为您做的:
一、一对一辅导,理清申报省级非遗思路;
二、专业文字类和视频类材料申报;
三、对于当地非遗的各项要求进行办理达到满意为止;
四、关于中医专长,我们为您提供报名材料辅导和修改,让其达到申报要求,进行模拟面试,让您能够从容面对。
五、申报老字号,对政策分析,以及材料精益求精。
六、建立官方网站等新媒体。
注意:市面上那些承诺包过的机构都存在骗人行为,谨防上当,非遗的问题咱们这边最专业,不要被中域等一些机构骗,不是拜师就是非遗传承人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