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:
(一)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;(二)传统美术、书法、音乐、舞蹈、戏剧、曲艺和杂技;(三)传统技艺、医药和历法;(四)传统礼仪、节庆等民俗;(五)传统体育和游艺;(六)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《鸳鸯螳螂拳》是传统武术属于传统体育项目,以动作古朴浑厚、技法丰富、无任何虚招闻名的鸳鸯螳螂拳2014年12月被国务院正式下文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作为中华鸳鸯门派精髓之一的鸳鸯螳螂拳,以其独特的拳法和左右双修的全面训练思想,成为螳螂拳中颇具特色的流派。
《鸳鸯螳螂拳》项目简介:
鸳鸯螳螂拳是中华鸳鸯门派精髓之一,该门派由春秋战国时期白猿所创,源远流长已达2700余年。经过各代大师的不断完善,成为中华武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。
鸳鸯螳螂拳最早能确认的传人是北京的马过先生,后辈尊其为“马师祖”。马师祖传于第一代掌门人李之箭,李之箭传给第二代掌门人贺顺昌,贺顺昌传给第三代掌门人毛丽泉,毛丽泉传给第四代掌门人孙从宅。鸳鸯螳螂拳在历史传承中择徒严格,传承脉络清晰单一,无任何分支。正因如此,本门的三十二套拳法得以完整而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。
20世纪30年代,老舍先生在青岛居住期间,常与鸳鸯门派第三代传承人毛丽泉先生切磋武功,谈诗论文,留下了一段“文武相会”的佳话。成立骆驼祥子博物馆的时候,孙丛宅捐献出当年老舍先生曾用过的兵器,让后人得以看到文学大师鲜为人知的另一面。
申请非遗、中医专长的好处:
一、政府采取认定、记录、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;
二、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;
三、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宣传;
四、支持其参加社会公益活动;
五、支持其授徒、传艺、交流等活动;
六、有利于企业文化塑造和打造品牌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