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: (一)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;(二)传统美术、书法、音乐、舞蹈、戏剧、曲艺和杂技;(三)传统技艺、医药和历法;(四)传统礼仪、节庆等民俗;(五)传统体育和游艺;(六)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以上分类以及涉及范围都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,虽然范围很广泛,但是也要申报非遗人员符合一些硬性条件。“张汉臣流派小儿推拿疗法”项目于2020年入选市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。
申报非遗159-6423-1255
张汉臣(1910-1978年)少年时随师习中医内科,后拜小儿推拿名医艾氏老太为师,1930年独立行医,在青岛开设张汉臣小儿推拿诊所,1962年被山东省卫生厅认定为山东省名老中医,其推拿手法被誉为“张汉臣推拿疗法”。
张汉臣小儿推拿疗法的中医专长特点是“一掌四要”。一掌,掌握小儿无七情六欲之感,只有风、寒、暑、湿、伤食之症的生理特点。四要,一要辨证细致,主次分明;二要根据病情,因人制宜;三要取穴精简,治理分明;四要手法熟练,刚柔相济。
该疗法鲜明、实用、所取穴位多在左手及前臂部,便于掌握与操作,疗效确切,可重复性、可验证性强,创造了“术组”或“术对”与中医处方君臣佐使相呼应的独特取穴风格。张汉臣对补脾穴和逆运内八卦穴分别进行了研究,是将小儿推拿与现代实验研究相结合的先驱。
张汉臣著作《小儿推拿学概要》、《实用小儿推拿》、《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八辑-小儿推拿学概要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,该书曾被中国盲文出版社翻印成盲文出版。张汉臣小儿推拿手法被收录在三部教学录像片里,1974年山东中医学院录制为小儿推拿教学片,1981年省中医学院录制 《张汉臣小儿推拿》,1982年北京科技电影制片厂录制《齐鲁推拿医术》。
张汉臣首次将小儿推拿穴位进行了解剖定位研究,使小儿推拿学科科学化、系统化、规范化和精确化。张汉臣小儿推拿疗法为传承中华民族中医药文化,延续中医学术的脉络,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申请非遗对传承人本身有什么价值:
一、政府存档备案对你的技艺的认可;
二、政府部门扶持且提供宣传活动场所;
三、非遗部门给以补助;
四、走进校园社区,让更多的人知道,为您收徒提供有利条件。
五、中医专长的作用就是针对您的特长的有处方权的省级考试。
我们能为您做的:
六、一对一辅导,理清申请非遗思路;
七、专业文字类材料申报;
八、专业视频类材料辅导;
九、修改至符合要求;
十、仅三千(文字)。
十一、还可以为您申请中华老字号、建立官方网站等新媒体。
十二、申报中医专长的报名材料辅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