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:
民间文学(Ⅰ),传统音乐(Ⅱ),传统舞蹈(Ⅲ),传统戏剧(Ⅳ),曲艺(Ⅴ),传统体育、游艺与杂技(Ⅵ),传统美术(Ⅶ),传统技艺(Ⅷ),传统医药(Ⅸ),民俗(Ⅹ)。
《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》属于传统医药(Ⅸ);申报地区或单位:青岛市南区;传承人:刘伟琳;保护单位:植秀堂。
《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》项目简介:
项目传承人: 刘伟琳女士:植秀堂的创始人,现任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理事及特委会委员、青岛市美容美发协会副会长,青岛植秀堂养生养颜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。青岛植秀堂中医养生养颜研究所所长、青岛市女企业经营管理者协会理事长等。
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
“八白散”是由白丁香、白茯苓、白牵牛、白附子、白僵蚕、白蒺藜、白芷、白芨等八种中草药制成的方剂。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是在八白散配方的基础上,改良至活血化瘀17味方,配以膏药温敷,加上面部砭术16法和背部“肩三胛六背十八腧”经络技法,从而达到血瘀疏通、气血调和、抗衰驻颜的功效。
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于2011年入选市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;2015年入选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;2016年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背景
据《医方类聚》卷81引《必用全书》记载,“八白散”源于“金国宫女八白散”。至清乾隆七年(1742年),宫廷御医吴谦编撰的《医宗金鉴》中记载的“玉容散”,选取了金国宫女八白散中大部分中草药。光绪十四年(1888年),宫廷御医李德昌、王永隆又在“玉容散”基础上为慈禧制成养颜方剂“加减玉容散”,此方记载于《慈禧光绪医方选议》。
辛亥革命以后,太医院院判李子余携众多方剂出宫,行医民间时收张宪斌为徒,传授包括“八白散”、“玉容散”等养颜方剂,后被张宪斌收入所著《中医养颜方集》,并改良为“养颜八白散”及其养颜技法。1999年,立志传播传统中医养生驻颜文化的刘伟琳师从张宪斌,潜心学习八白散,创建植秀堂,成立中医养生养颜研究所和中医诊所,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对传统配方进行了挖掘改良,形成“植物秀八白散”及其驻颜术。
申请非遗的好处:
一、国家存档备案,当地政府为其宣传
二、国家提供活动经费补贴以及活动场地
三、可凭借非遗传人的身份申报专长医师
四、同一种项目技术在同一个地区只能有一位传承人
五、对于企业政府提供政策扶持
六、对于国家级非遗项目,国家给予保护
七、非遗优于专利知识产权
八、有利于企业文化塑造
九、企业荣誉及社会认知